第168章 谍战
第168章 谍战 (第1/2页)意思是,如果用更好的匾额替换也就罢了,结果这个新的还不如旧的好,那换了它到底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这时魏仲昌现身了,他凭借过硬的军事素养和超人的分析能力,做出了大胆的判断:“刘蕴古者,真奸细也!”
他说,刘蕴古挂出这个带有职务和姓名的牌子,明摆着是通知其他金国同伙自己在这里,可以注意找机会与自己联络。
用今天的话说,这就是个秘密交通站。
可惜,在南宋那个重文轻武的年代,听者都拿魏军官的话当笑话。刘蕴古就这么托大伙儿马马虎虎的福,浑身冒着冷汗躲过一劫。
在刘蕴古潜伏得起劲的当口,金国内部却发生内讧,完颜亮被政变分子砍了头,入侵宋朝的计划自然也跟着泡了汤。
刘蕴古只有继续潜伏,并尽量争取宋朝廷更大的信任,以待时机。
公元1163年3月,北方游民上万人应募去北方种地。
刘蕴古听说之后摆出一副要为朝廷尽忠的模样,声称“毋使徒老耒耝间”,打着不能让这些人老死田间的口号,主动请缨要求去训练这支队伍。
他的这一要求得到了官员们的广泛支持。然而,并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反对者的代表是次相史浩。
这一次,史浩坚决地站到了军官魏仲昌一边,认定刘蕴古是金国派来的卧底。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史浩还专门当众组织了一次“讯问”。
他派人把刘蕴古找来,连口气都没让人家喘,当即发问,当年樊哙申请十万兵马扫平匈奴,被认为吹大牛当斩,现在你统率这一万来乌合之众,能干出什么奇迹?
刘蕴古兴冲冲地赶来,以为诸位长官对其青眼有加,没想到史浩话锋如单刀直入,顿时吓得慌了神,赶忙回答自己没啥想法,这些游民的家眷都不在此地,他们不会为我老刘挟制为我老刘卖死命,我只不过是打算好好地训练他们而已。
史浩听完反问道,“独不知通判盛眷,今在何所?”意思是,这些游民的家眷不在这里,你的家眷又在哪里呢?
这一问正中要害,因为当时刘蕴古的家眷都住在金统区。刘蕴古自知说错了话,惶惶然退了下去。
这一番对质,史浩盛气凌人,却没有说服诸位同僚。大伙都觉得单凭这几句问话,实在不好判断人家小刘就是金国的间谍。毕竟训练人马是舍己为公,家眷没有跟来似乎也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
刘蕴古二次躲过劫难,可谓幸运。也许是为了躲开麻烦,过了一个月,他调转工作,去太平州坐了军事官员,这一干又是几年。
也许是为了保护秘密,也许是为了保护面子,关于泄密数量和严重程度的详细记载,很难在史书中找到。
所以,刘蕴古这些年到底向金国送出去多少情报,我们不得而知。
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虽然刘蕴古在短短的几年里又升了官,官至右通直郎,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