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装备升级
121 装备升级 (第2/2页)本来进去的村民想要看一看翠花的‘艳尸’,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一具残尸,哪怕没穿衣服,神经再粗大的男人看到,也不会有丝毫旖旎的想法……
李长青引起的这次叛乱,已经在广东省境内促使乱象频发。
有三班衙役乃至士卒驻守的城池还好,那些远离政治中心的乡野之地,清廷的律法已经没有多少约束力。
大量的地方宗族豪绅开始结朋自保,俨然一副当年南明一路败北,清军南下广东省的画面。
这一切都发生在尚可爱的三万多清军主力,败给妖道李长青一人之后。
不管清廷如何抹黑妖道李长青的形象,那场大败的消息都不可能隐瞒下去。
而清军故意避战的态势,或许普通老百姓看不出来,但那些消息灵通的宗族豪绅怎么会不知道?
理所当然的,原本清廷在广东省刚建立起不久的绝对威望,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解。
这些潜在的影响,不派人仔细搜索情报是看不出来的。
至少对李长青而言是如此。
飞马传递的折子冲入清廷京师的街道上,背后插着一杆谁也不敢拦截的令旗,直入紫禁城!
南书房中,一名满脸麻子的干瘦年轻人,身穿一身明黄色的龙袍便服,坐在御案前,看过刚刚抵达不久的广东省军情紧急的折子后。
提起一点朱红,在上面批复了一个大大的‘准’字。
没多久,京师镇武司总舵收到了当今圣上康熙帝的命令,几名一身江湖客打扮的男女,骑上快马,离开京师南下。
同时,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广、江西等地的清军衙门乃至藩王,都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京师的命令。
一张包围网在缓慢而坚定的对广东省形成。
同时,一道道密折被送到云南平西王王府、广西将军府,福建靖南王王府中。
在这些密折抵达后,清廷中枢与三藩之间的紧张局势为之一缓。
云南、贵州、福建、广西、湖广的清军开始大肆集结。
当然,这一切对现在的李长青而言,还太过遥远。
此时的李长青,刚抵达一座邱家掌控的坞堡外围。
根据邱辉提供的消息,这将是第一个挡在清军行军路线上的坞堡,理所当然的,也是第一个将被清军拔除的据点。
“这邱辉是个有本事的人,连这种单筒望远镜都能弄到手。”
如今的李长青装备升级了。
他手里正拿着一个刻着拉丁文的精致单筒望远镜,是邱辉命人送过来的,说是花了大价钱从葡萄牙海商手里买到的高级货。
是不是高级货李长青不知道,但这玩意确实比他用肉眼看得远。
这不,李长青的视野已经将八千清军全部囊括进来。
这种单筒望远镜李长青之前也命人收购过,但根本找不到卖家,结果邱辉得知李长青需要后,立马命人送了过来。
事实证明,无论是做买卖还是造反,渠道都很重要!
这是李长青头一次见识到这帮地头蛇的能力。
他们或许打仗不行,但并不代表他们做事不行。
“大将军,邱家的人急着想要见我们,他们根本没有勇气对抗清军。”
“派人告诉邱家的管事,在坞堡里好好呆着就是,剩下的交给我,他们还没有资格见我!”
李长青自然不会现身,他虽然是八品武夫,但这年头想杀一名八品武夫并不算难事。
张浩面色纠结了一下,低声提醒道:“坞堡里邱家的武装家丁情绪很激动,他们想要跟清军投降。
清军刚刚派过去一名使者,向坞堡里的人传达了投降的条件。”
李长青放下单筒望远镜,看了张浩一眼:“这座邱家的坞堡是否沦陷与我何干?
我们的目地是歼灭这支清军,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牺牲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坞堡里的邱家武装家丁想要投降清军,就别派我们的人过去联络了。
否则暴露的话,让清军那面的尚之信知道了,又要跑路。”
李长青话音刚落,邱家坞堡高点缓缓升起一面白旗……
这个平行世界高举白旗就意味着投降,听说这个规矩是当年从西方那面传过来的,在明清大战的时候普及开。
李长青刚想举起单筒望远镜继续观察清军,眼角的余光突然瞥见远处坞堡上那显眼的白旗,以及坞堡敞开的大门里,被一群邱家武装家丁,五花大绑押送出来的邱家管事……
“这……这就降了?”
李长青连忙举起单筒望远镜,仔细看着这一幕,随即他连忙转换‘镜头’,朝列阵的清军旁边的空地上,投放出一千名中国长枪兵。
幸好李长青动作快,当清军派过去纳降的小部队跟那个被捆绑起来的邱家管事接触后,立刻得知妖道李长青潜伏到附近的消息,连忙驱马往清军大阵前跑过去。
就在这时候,一千名中国长枪兵出现了。
骑乘在购自葡萄牙人的安达卢西亚战马背上的尚之信,看到自己派过去的纳降骑兵慌慌张张,满脸惊恐的往自家大阵前驱马狂奔,眉头刚皱起来,就看到自家大阵左翼浮现出一片传闻中的微光。
然后就是一个横平竖直的方阵,清一色的绿营正兵布面甲战袍,以及清军制式长枪腰刀浮现在尚之信瞳孔里。
阵列中的左翼清军士卒,看到对面身穿绿营战袍的士卒突然出现,第一时间并没有联想到妖道李长青,而是脑海里蹦出这么一个问题——这是哪家的友军部队,出现的方式竟然如此浮夸?
不过没多久,大多数清军士卒就反应过来,这特么不是玄幻剧本!
正常的军队不可能刷的一下蹦出来。
也就是在清军士卒反应过来的档口,沉闷的战斗号角声响起,一声比一声紧凑的战鼓声,传入列阵的清军士卒耳中。
“这是妖道李长青召唤的战傀,所有人准备战斗!”
反应过来的左翼清军的基层武官们,连忙高声大喊,驱使麾下士卒调转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