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非遗鉴赏 > 第186章 太平鼓与北管

第186章 太平鼓与北管

第186章 太平鼓与北管 (第1/2页)

太平鼓是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民间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清末,太平鼓传入门头沟地区。历史上门头沟很多村落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几乎都会击打太平鼓,清代宫廷中旧历除夕也要击打太平鼓,取其“太平”之意,所以北京也称太平鼓为“迎年鼓”。太平鼓在每年的腊月和正月最为活跃,在当地的岁时民俗活动中很吸引人,百姓们击打太平鼓更是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期盼。打太平鼓不仅可以烘托节日气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折射出北京地区的节庆习俗。
  
  太平鼓具有一套完整的民间肢体语言,如:因过去妇女缠足形成的韵律特征“扭劲”、“颤劲”,男性舞者特有的“劲”、“艮劲”,以及你追我赶、男追女逐的情趣。在耍鼓、步伐、队形变化方面均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审美理念,这些都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作为这一舞蹈品种的标志性舞具——太平鼓,从制作工艺到与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已经超脱了作为乐器音响载体的单纯功能,而成为这一地区具有强烈地域文化象征的器物,是当地老百姓文化认同的标志。
  
  太平鼓植根于民间、成长于民间、繁茂于民间,老百姓对太平鼓的喜爱、老艺人对太平鼓的执着使太平鼓得以延续,而民间太平鼓的发扬与创新将使民间艺人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
  
  泉舟市泉港区地处美丽富饶的湄洲湾南岸,邻近港澳,面对台湾,是闽南语和莆仙语两语系的交汇地带。这里既有南音、芗剧、高甲戏、木偶戏,又有莆仙戏等民间艺术形式。泉舟北管正是生长在这一特殊地理环境和艺术氛围中的一朵民间音乐奇葩。
  
  “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调”、“曲仔”,是广泛流传于泉舟市泉港区的一种丝竹音乐,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也都有北管社团。清光绪初年,江淮一带的民间音乐随着海上运输船只、南下盐兵、淮河难民等进入泉舟市泉港区,逐渐形成泉舟北管音乐,泉舟北管经历了萌芽发展期(19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世纪20年代)、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期)、低潮期(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于1976年)、恢复期(1977年至1994年)和革新发展期(1995年至今)五个阶段,一直传承至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